舞狮历史渊源

昨天-下午 14:39:56

舞狮历史渊源

广东醒狮,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。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。

五代十国之后,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,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。

明代时,醒狮在广东出现,起源于南海县,相关史料记载,广东南海是南狮最早最正宗的发源地。明代初期,南海便有专门制作舞狮和锣、鼓、钹的能工巧匠。附近墟集、村落、逢年过节或遇到重大喜庆必定出动舞狮助兴,成为民间传统体育活动。四乡和相邻郡县多有到佛山采购狮子和锣鼓,这使南海的舞狮技艺得到流传和推广。后流传到广州和遂溪。




佛山醒狮原名为瑞狮,意为吉祥如意,是佛山民间的庆祝方式。直到鸦片战争的战火蔓延到南方,因为“瑞”字方言谐音“睡”,具有民族忧患感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“醒狮”,从此,“有华人之处,必有醒狮”,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。

清末民国时期,醒狮与佛山的武馆相结合,出现了“一般武馆都设狮”的现象 

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醒狮被当作封建迷信而被禁止。

20世纪80年代以来,几乎乡乡都有自己的醒狮队,一年四季,开张庆典锣鼓声不断,逢年过节,狮队一般上街采青、巡演。

改革开放后,广东醒狮活动得以恢复并与日俱增,广东佛山、湛江、广州等地,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,群众性狮艺普及,不少地方成立了醒狮队,每逢节庆及重大活动、庆典,必有醒狮助兴。

20世纪80年代以后,一些条件较好的街道、村镇开始有组织地成立龙狮团。




1980年,荔湾华林武术醒狮团成立,是荔湾区最早成立的醒狮队,也是广州市唯一一家由街道组织的醒狮团。

1985年1月1日, 在广州市市委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在市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,广州工人醒狮协会在广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,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,隶属市总工会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醒狮协会。

20世纪90年代,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,在经济冲击下,许多年轻遂溪村民都外出谋工,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之增多,很多村民不再愿意从事枯燥又没前途的醒狮活动。

1997年,番禺沙湾镇沙坑村龙狮团成立。

文:外联部 王懿宸

图:百度

 


还能输入140
发表评论,请先登录!
|

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

返回顶部
主题管理
置顶
删除
加精华
修改
打气
屏蔽
转发
禁止回复
过户